甘珠爾圓滿法藏漢譯佛典

《甘珠爾》意為「佛說部」,是佛陀親自宣講的教言,
包括顯宗、密續兩方面的經律。

Toh0020 《聖般若波羅蜜多二十五門大乘經》

佛陀在須彌山頂諸天夜居處,與諸大比丘、菩薩、諸天、非人鬼神等共處之時,透過二十五法,向以祕密主金剛手菩薩為首的大眾宣說此一般若波羅蜜多的口訣教授。

全文下載

Toh0023 《一切如來母一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陀於靈鷲山上,為阿難、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隨眾,及無量菩薩摩訶薩宣說「阿字法門」。「阿」表「無生」,一切大乘教法為闡述諸法無生之理而說,其精髓即《般若經》,而本經可謂當中最精簡者,卻已總攝一切《般若經》之內涵。

全文下載

Toh0026 《聖般若波羅蜜多日藏大乘經》

佛陀應日光明菩薩所問,以日輪為喻,宣說「方便善巧日三昧」的七種功德:成熟有情菩提苗芽、悲心平等、勝觀破惑、對治煩惱、除二取相、解脫四苦、能令有情極喜;繼而給予能成辦福德、智慧與三昧的法教,啟示欲學般若波羅蜜多者,應當修學一切法無自性等了義理趣,並以多聞、精進、慈心、利他、禪定、修學無我等學處,總結大乘學門。

全文下載

Toh0027 《聖般若波羅蜜多月藏大乘經》

「月輪無有分別,而能除一切闇」,世尊以此譬喻,為月藏菩薩暨無量比丘、菩薩大眾開演「無分別法門」,包括信解行位(資糧道、加行道位)者應當修習「斷除世間共許之二取分別」,以成就「有漏般若波羅蜜多」;至聖者境界,則修習「離一切分別」的「無漏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最後以「一切皆超相狀、自性、體性」,總結般若波羅蜜多法門。

全文下載

Toh0028 《聖般若波羅蜜多普賢大乘經》

佛世尊在摩竭陀國阿蘭若法菩提場時,應普賢菩薩之問,向會上諸大具足普賢行的大菩薩們解說「資糧道的智慧乃是相似般若,見道以上的智慧才是真正般若」的道理。佛在《大般若經》中曾為帝釋天王廣說有所得的相似般若以及無所得真正般若的意涵,而於本經中,則著重宣說二者在地道階位的界限差別。

全文下載

Toh0029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手大乘經》

佛在王舍城時,應金剛手菩薩所問,宣說藉由諸法無自性、無相、離實有、不可得,以及其他《大般若經》所說十餘種空義而修學般若波羅蜜多的道理。就內容而言,應可將本經視為「藉空觀而入般若之道」的總綱。

全文下載

Toh0030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幢大乘經》

佛世尊在王舍城時,應金剛幢菩薩的請法,向人、天、非天等一切大眾,從諸法的理體與事相,宣講了般若的四種含義,並進一步教示透過聞思篤行、為他宣說等四種途徑而生起般若智慧的具體行門。

全文下載

Toh0037《五戒功德經》

佛陀駐錫於揭伽國期間,某日午前,他前去坡娜鳩羅長者與長者婦摩娜鳩羅的家中化緣。在主人夫婦的諮問下,佛陀為這對感情深篤且彼此忠貞的夫妻解釋了「希望生生世世相守,就應持守斷除殺、盜、淫、妄、酒等五戒」的道理,並藉此因緣,回應同行比丘們對五戒利益的提問,透過著重描述地獄異熟果,旁及等流果的方式,開示不守戒律、不事修行所導致的嚴重果報,復以人間善果為例,說明持戒修行的功德利益,彰顯持守五戒的重要性。

全文下載

Toh0040 《大迦葉經》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期間,特別前去畢波羅窟,探望身罹重病的長老大迦葉,為其開示療癒之方,亦即宣說具足能得神通、證菩提、趣涅槃等功德的七菩提分法。在世尊說法之後,長老大迦葉隨即病癒。

全文下載

Toh0137 《聖三昧最上妙經》

本經透過層遞比較,說明禪定三昧,是為最上,應當受持、修習。一開始,佛在王舍城於三萬比丘、五千菩薩及人天眷屬大眾之中,默然入定,引發眾人疑惑,後來文殊師利法王子請求佛陀出定,阿難遂向佛陀請教「多聞智敏卻仍難成菩提」的原因,以及為何佛於一切契經中,皆盛讚三昧與最上智。應阿難所請,佛陀以引導問答的方式,開示了相關的法義。

全文下載

Toh0144 《聖精修大乘發信經》

佛陀在靈鷲山上,與來自諸佛剎的五千位菩薩摩訶薩,以及諸多人、天、非人等大眾共會一處時,主動向在場許多尚未證得聖者位的菩薩開示「應於大乘發起信心,透過信心而數數安住」的道理,並加持大方便信菩薩摩訶薩,使菩薩向佛陀請教有關「於大乘發起信心」的諸多問題。

全文下載

Toh0150 《聖觀自在菩薩所問七法大乘經》

佛世尊在靈鷲山上時,應觀自在菩薩所問,向諸大比丘以及菩薩們宣說了關於初發心菩薩所應修學的要點,包括:從行門來說,應當善護根門、遵循因果、依善知識、不貪輪迴,並觀世俗輪迴如夢似幻;從入定位的立場而言,則應超越有實法與無實法之對立性,使得對於空性的了悟臻於穩定。

全文下載

Toh0158 《聖梵天所問大乘經》

本經佛答梵天以「身隨念」雖名一法,實則是以一法為起點、為入口,逐次引發,步步轉進,然後得證「一門遍入一切門,一法遍含一切法」的成就。其軌跡包括從小乘到大乘,從身到語到意三門,從念身、觀心到依行六度,從持戒、修定到成就智慧,皆可見到法義實踐的層層深入推展、涵蘊昇華,以致圓熟。

全文下載

Toh0159《聖梵施所問大乘經》

本經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不空見菩薩關於修行心態及行動的開示,第二段則是佛陀針對「愚昧修行人」的開示。這部佛經,針砭「自以為是的修行人」,也直接揭示「謗僧害僧實為無知,果報極其嚴重」,可與《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所說的「十惡輪」內容相呼應。

全文下載

Toh0189 《聖梵吉祥授記大乘經》

世尊將要入舍衛城乞食時,遇到一群幼童,正在玩造沙樓的遊戲。眾幼童見到世尊,都心生歡喜。其中一名叫「梵吉祥」的童子,將他的沙樓獻給世尊。世尊納受了沙樓,並將它變成一座七寶樓,於四面各立有八萬四千柱,樓柱由金、銀、琉璃和玻璃所造。梵吉祥童子目睹世尊的神通變化後,以偈頌讚歎世尊,並發願證得無上菩提。世尊微笑著授記,未來此童子將證菩提,名號「勝一切世間」。最後一段偈頌宣說了佛與佛法的不可思議,以及對三寶的信心將帶來不可思議的果報。

全文下載

Toh0198 《聖彌勒發趣大乘經》

本經的主題是彌勒菩薩的本行事蹟,屬於為數不多的珍貴彌勒經典之一。經題中的「發趣」一詞,可從兩層涵義加以理解:其一,佛陀的補處「彌勒菩薩」最初「趣向」菩提、發無上心;其二,要「趣入」諸法實相不可思議境界,必須次第勤修菩提道──從慈心、菩提心而廣學菩薩行,而貫串這整條修行之道的精神,便是無有偏黨的「平等心」(捨心)。

全文下載

Toh0212 《聖緣起大乘經》

這部《聖緣起大乘經》是藉由觀自在菩薩請問造塔增福之法的因緣,世尊所給予的關於〈緣起偈〉殊勝性的開示。「緣起」的教法由著名的〈緣起偈〉所概括,據經典記載,優波底沙就是因為從馬勝比丘處聽到這個偈頌,得法眼淨,之後加入佛教僧團。在本經中,這個〈緣起偈〉由世尊在三十三天親自為觀自在菩薩宣說,並教導「此緣起者,即諸如來法身。何人見緣起,彼即見如來。」

全文下載

Toh0214 《教誡頻婆娑羅王大乘經》

本經中,佛陀於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了知調伏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的時機已到,便與眷屬以神通飛騰至王宮,並坐於宮門前座位。遂引發了戲劇性的開場——國王從王宮中舉起一塊巨石,擲向佛陀,巨石竟然懸停在半空中,宣說了關於無常的偈頌,從而使國王心生信樂,並引發其與佛陀在王宮門前的一番問答。

全文下載

Toh0215 《教誡拔嗟國優填王大乘經》

本經記載佛陀教誡優填王(應修習無我以戰勝我執大敵)的故事:佛陀在波羅奈大城為大眾說法時,觀知調伏拔嗟國優填王的時機已到,便偕會眾前往拔嗟國。途中,恰遇優填王率領四軍,前往征討建志補羅。因古印度文化認為,征戰途中遇到沙門,是不祥之兆。因此優填王怒而取箭,射向佛陀。但箭卻在空中盤旋,並宣說了關於瞋恚能生痛苦的偈頌。優填王隨即對佛陀心生信樂,向佛陀頂禮後,坐在一邊。 於是,佛陀教誡優填王,他一直引以為豪的勝績其實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大敵是「我執」。

全文下載

Toh0224 《聖堅勝意樂品大乘經》

佛世尊在王舍城期間,堅勝意樂菩薩入城至一長者家化緣時,見到長者之女貌美,生起嚴重的貪著心,用盡方法仍無法對治。佛陀為了調伏菩薩,遂化現一人,貌同長者女,加以點化。在佛陀的引導下,堅勝意樂菩薩乃將事情始末稟告佛陀,請佛教示。

全文下載

Toh0225 《聖三歸依大乘經》

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應舍利子尊者的請問,宣說歸依三寶得福無量,唯有如來能知,遠非大興世間供養的福德所能相比之理。與本經內容相近的經文,尚有:佛答阿難提問而說的《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闍那崛多譯)以及《最無比經》(玄奘譯)。

全文下載

Toh0247 《聖辨法義大乘經》

本經有兩項主題。第一個主題是授記:釋迦牟尼佛講述了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在一個叫做「華源」的世界裡,有一尊佛叫做「華生」。華生佛向得勝王及其眷屬作了開示,並授記寶源王子將會成佛,當時的華生如來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而當時的寶源王子則是現在的觀自在菩薩。另一主題是華生如來所開示的教法:五蘊不堅無實,然而凡夫卻執著五蘊為堅實,並執著四種顛倒想——即視五蘊為恆常、可愛、潔淨、真實,因此受苦。

全文下載

Toh0249 《聖說四法大乘經》

《聖說四法大乘經》是關於「四法」的開示,此處「四法」特指能勝伏已造作、已積集之惡的四個要素:破惡正行、對治正行、還淨力、依止力。按此經所說,若具足這四個要素,則能令惡業果報不能生。這成為大乘理論與實修中一個重要見地。

全文下載

Toh0282《三學經》

戒、定、慧三學是佛教修道的核心內涵,也是佛陀的追隨者們所奉行的圭臬。佛陀遊行講學至毘舍離近郊的娑羅樹林時,主動向比丘大眾宣說「常習戒定慧,能斷貪瞋癡、出離三有」的道理。

全文下載

Toh0283 《聖三身大乘經》

本經主題在闡釋如來三身(trikāya)。經載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地藏菩薩請問世尊關於「佛身」的問題,世尊乃以「三身」作了回答,而「三身」亦可作為描述佛果位的不同面向。如本經所述,法身(dharmakāya),指諸佛的自性;受用身和變化身,被理解為法身的化現,或者說它們是諸佛事業的化現。受用身(saṃbhogakāya),有時被譯為「報身」,是佛陀在菩薩面前所呈現的顯相;變化身(nirmāṇakāya),有時被譯為「化身」,是任何信解行地凡夫都可以看到的佛陀的形相。總之,佛陀示現各種形相,主要是為了對不同的眾生開示佛法,令其解脫。

全文下載

Toh0312 《聖入毘舍離城大經》

佛世尊在跋耆國(Vrji/ཡུལ་བྲྀ་ཛི)遊行教學期間,該國的那雉迦聚落(Nāḍikā/སྒྲ་ཅན)以及首都毘舍離城(Vaiśāli/ཡངས་པའི་གྲོང་ཁྱེར)正值嚴重瘟疫流行,許多人都因染疫而辭世。即便如此,佛陀仍慈悲地率眾,次第遊行至那雉迦聚落、菴沒羅園以及毘舍離城等處講學。在他們進入毘舍離城之前,佛陀吩咐阿難尊者至毘舍離城門口,誦唸本經的咒語與偈頌。阿難尊者依教奉行後,在佛陀的威德加持與諸天神的神威護佑下,當地的瘟疫遂得平息。

全文下載

Toh0328 《難陀出家經》

難陀是佛陀同父異母的胞弟,受佛陀迫使隨其出家後,屢屢思念意中人,佛陀乃以種種方便,開示出家之意義與功德,再以「盲龜與牛軛」及「芥子穿針眼」為喻,昭示人身難得與及時出家的重要性。最後,難陀終於戰勝情欲,精進修道,證阿羅漢果。

全文下載

Toh0346 《摩竭陀賢女經》

摩竭陀賢為給孤獨長者之女,在佛授記下,遠嫁外道掌理之蔗衍城,種下佛法將於此處弘化之因緣。其後,摩竭陀賢女迎請佛陀前往蔗衍城,諸大阿羅漢弟子亦以神變力前往,遂令該地成為佛法弘化之處。佛陀就弟子所問,開示摩竭陀賢女過去世之因緣,亦揭示迦葉佛時代,詰利詰王十種夢境(當時佛是此王之女,名曰金鬘),預示了釋迦牟尼佛教法的發展,包括分裂為十八部派之事。

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