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h0144 《聖精修大乘發信經》

信為道源功德母。於大乘發起信心,乃是究竟二利的起點。本經便是開演「於大乘發起信心」這一關鍵的殊勝經典。

佛陀在靈鷲山上,與來自諸佛剎的五千位菩薩摩訶薩,以及諸多人、天、非人等大眾共會一處時,主動向在場許多尚未證得聖者位的菩薩開示「應於大乘發起信心,透過信心而數數安住」的道理,並加持大方便信菩薩摩訶薩,使菩薩向佛陀請教有關「於大乘發起信心」的諸多問題。

在此因緣之下,佛陀透過答大方便信菩薩所問,開示了於大乘發起信心的四個主題,分別構成本經的四品,包括:

一、辨相品第一──開示明淨、悅澤等十一種對大乘發起信心的相狀。
二、發生品第二──說明於大乘發起信心的十一種途徑,及得信之後作意成就的方法。
三、分別品第三──開闡十一組四十四種信心行相之分類。
四、利益品第四(原文缺第四品的品名,此處依經文內容暫擬之)──宣說於大乘發起信心之功德利益無量無邊,並結合十九種譬喻、四種因緣故事,列舉諸如:能令一切善根皆得增長、守護菩提發心、成就神通、生於人天、決定成就無上菩提等四十餘種功德利益。

根據藏譯經典目錄,本經是在西元9世紀前譯成藏文的。本經與《華嚴經》、《十法經》、《菩薩地論》、《莊嚴經論》等諸多經論中的菩提心教法,內容彼此呼應,因此,吾人也可將本經視為相關論典以及道次第教授中,有關「大乘信心」以及「菩提心」教法的重要依據。

本經第二品中,世尊針對二十八種不正見做了個別的解說,並開示各種不正見彼此間的關聯性。在大藏經中,除了《大乘阿毘達磨集論》、《雜集論》曾引用《大法鏡經》(ཆོས་ཆེན་པོ་མེ་ལོང་ལྟ་བུའི་ཐེག་པ་ཆེན་པོའི་མདོ། 此經藏漢皆已失佚)關於二十八種不正見的經文,以及窺基在《因明入正理論疏》曾一語帶過之外,餘處皆不見到這些名相。因此,在現存經典中,本經可謂二十八種不正見的唯一經典教證來源──這使本經在佛教史上擁有獨特而重要的價值與地位。又,由於《集論》引述《大法鏡經》中二十八不正見的引文:「薄伽梵於《大法鏡經》中說如是言:若諸菩薩隨言取義,不如正理思擇法故,便生二十八不正見。」(《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六〈決擇分中法品第二〉,CBETA, T31, no. 1605),與本經相應段落幾乎一致,可推測本經在義理方面,與佚失已久的《大法鏡經》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至於本經第四品所提到的十八項佛土宮殿的功德,則與《佛地經》、《解深密經》一致。

藏文最早的經典目錄《丹噶目錄》(དཀར་ཆག་ལྡན་དཀར་མ)及《旁塘目錄》(དཀར་ཆག་འཕང་ཐང་མ)中,都收錄了本經。由此可知,本經是在吐蕃王朝時期譯成的。此外,《旁塘目錄》還指出本經共有二卷、九十偈(《丹噶目錄》則沒提到),但現存的刻版則僅有一卷,且並無偈文。可見早期的抄本和現存的刻本,在版本或內容方面存在部分出入。

全文電子版下載

為兼顧不同讀者的偏好,我們同時提供了傳統佛經文體、現代書面語(繁體)、現代書面語(簡體)、藏漢對照本等四種線上版本供您下載。

 

紙本列印版下載

如您希望能以紙本閱讀,請下載以下檔案。

(列印方式:封面請以A3紙張列印,內頁請以B5的紙張雙面列印,建議封面請影印店老闆上膠膜以免掉色,並以膠裝方式裝訂成冊。)

佛經文體繁體版

現代語體繁體版

現代語體簡體版

藏文漢譯對照本

 

線上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