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h0198 《圣弥勒发趣大乘经》

本经的主题是弥勒菩萨的本行事迹,属于为数不多的珍贵弥勒经典之一。

某回,正当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常随众及一万菩萨共聚一处时,弥勒菩萨向佛陀表示希望就教于佛的心愿,然而佛陀却一直未予响应。后来,文殊藉此机会,在舍利弗的请教下,讲解了「诸法本来无有虚妄增益、本即平等」的道理,弥勒随后也呼应文殊了所说的幽微法理。

见到此景,同在会上的游戏菩萨摩诃萨便请佛陀开示,请佛陀为众生解说弥勒菩萨之所以能够具足如此甚深智慧与辩才的缘由,以及弥勒最初发起菩提心的因缘。

于是,佛陀向大众娓娓道出弥勒菩萨的本行传记:在漫长而不可估量、不可思议的无量阿僧祇劫前,有位专门教导「诸法本无自性、不离实相」之了义教法的妙金光如来。当时,有一位统领四洲、名为「金色」的转轮圣王,他以不可思议的供养,向妙金光如来及广大菩萨眷属殷殷承事,前后长达八亿四千万年。期间,妙金光如来宣说了义的「如来印法门」、广行六度的「各各别门法门」,并且为了劝金色王发菩提心、向于菩提,而宣说能速成无上菩提的「不放逸法门」──透过依止善知识、修持戒定慧与菩萨行,而能趣向解悟空性、心无所住境界。这是金色王所希求的安乐(易行)法门,也是从世俗菩提心趣行胜义菩提心、止观双运的慈心三昧法门。佛陀指出,原来无量岁月以前的金色王,就是后来的弥勒菩萨。

在本经的后段,世尊又为游戏菩萨解释弥勒菩萨之所以称为「弥勒」(慈氏)的因缘:无量阿僧祇劫之前,在宝盖如来的座下,有一位「坚慧比丘」,他迹踏遍南阎浮提大大小小的聚落与城市,普劝众生受持五戒、发菩提心、修持不放逸的菩萨行(也就是慈心三昧法门)。因此,宝盖如来便授记坚慧比丘,将来生生世世都以弥勒菩萨(慈氏菩萨)为名号,未来成佛时,也同样名为弥勒。

透过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此法会上的开示,我们彷佛得以见证环绕「弥勒发心」为核心的一条完整成佛之道。藉由释迦牟尼佛的金口,重现了当初妙金光如来在不同地点所宣说的了义法门。我们也可从本经得知,弥勒菩萨在过去世身为金色王,以及后来转生为坚慧比丘时,乃至生生世世,都是发菩提心、广集善根、修习慈心三昧的。

因此,本经经题中的「发趣」一词,可从两层涵义加以理解:其一,佛陀的补处「弥勒菩萨」最初「趣向」菩提、发无上心;其二,要「趣入」诸法实相不可思议境界,必须次第勤修菩提道──从慈心、菩提心而广学菩萨行,而贯串这整条修行之道的精神,便是无有偏党的「平等心」(舍心)。

本经的藏译本属于藏传佛教前弘期的译作,也被登录在最古老的藏文经典清册《邓噶目录》(དཀར་ཆག་ལྡན་དཀར་མ)之「诸经部」(མདོ་སྣ་ཚོགས)当中。指导译事的讲经班智达为当时印度知名的三位学者──慧铠(Prajñāvarman, circa 8th)、胜友(Jinamitra, circa 8-9th)与天主觉(Surendrabodhi, circa 8th),担任译主的吐蕃僧人则是大译师耶谢德(ཡེ་ཤེས་སྡེ། circa 8th)。

全文电子版下载

为兼顾不同读者的偏好,我们同时提供了传统佛经文体、汉译读本(繁体)、汉译读本(简体)、藏汉对照本等四种在线版本供您下载。

 

在线阅览